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公示表(自然奖)申报材料”的公示
现将浙江理工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申报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材料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7月11日—15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伟德BETVLCTOR1946反映。
电话:87092262
邮箱:liulinqiang@nwsuaf.edu.cn
地址:理科楼E410
伟德BETVLCTOR1946
2018年7月11日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公示表(自然奖)
项目名称 |
丹参质量形成规律与次生代谢调控分子机理 |
||||||
推荐单位(专家) |
浙江理工大学 |
||||||
项目简介: 丹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大宗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对丹参品质形成规律认识不足,导致质量低而不稳。主要由于:①丹参近缘种丰富,地方用药基源植物多样,导致丹参遗传背景复杂,缺乏质量评价与遗传分析的有效手段;②丹参分布广泛,生态区域不明确,复杂多变的环境因子对药材品质的影响模糊不清,导致丹参活性成分差异较大,生产基地建设缺乏理论指导,具有盲目性;③丹参次生代谢途径及成分积累规律基础研究不足,缺乏药材品质形成的系统理论。 本团队近20年来,围绕丹参疗效物质基础,丹参酮和丹酚酸类成分合成与积累的遗传与环境控制规律,区域道地产区、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对丹参品质形成的作用机制,次生代谢调控的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物质积累等内在分子机制的重大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目的是建立丹参遗传学、生物学、生态学和中药资源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体系、丹参生产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以保证质量优良和稳定,技术支撑了复方丹参滴丸等重大药品药材基地建设。主要创新点如下: (1)收集全国范围丹参近缘种、野生种和诱导突变等资源10000余份,构建了系统丰富的丹参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系统评价其化学成分及其遗传多样性,阐明了活性成分在种间和种内的变化规律,选育新品种2个。揭示了生长发育规律,建立了生长发育模型,奠定了丹参遗传学与生物学基础,为丹参生产和精准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建立并发布了丹参首个转录组数据库,研究了10多个转录因子调控丹参品质的分子机制,创建了丹参酮和丹酚酸的关联调控理论,从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到酶活性的多层次揭示了丹参品质调控的复杂网络体系。 (3)丹参品质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研究:研究了多重环境因素对丹参品质的调控作用和信号转导机制,创建了丹参品质形成的多因素多途径的环境调控理论,首次系统阐明了不同生态区域和生境类型的野生和栽培丹参以及丹参种子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研究了土壤外源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内生菌等对丹参有效成分的作用;阐明了根腐病、红叶病和连作障碍菌群结构和发病规律,开发了丹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生态区域研究揭示了丹参生态适应规律和丹参品质对生态因子的综合响应机制,制定了丹参生态适应性评价原则,明确了丹参适宜产区。 (4)方法与技术创新:创建了基于形态、遗传和化学评价的丹参资源评价技术,基于大尺度、多维度空间设计,以不同径级根的质量占比和活性成分组成比值为指标的丹参生产区域评价新技术。 丹参丰富的遗传资源为遗传学提供了资源基础;长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系统而众多的单一生态因素调控次生代谢成分积累研究,为精准化模型建立提供了依据;综合性大尺度区域质量形成规律研究为道地性和丹参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发表丹参学术论文110篇,其中SCI论文41篇,单篇最高他引次数194次,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培养博士14名,硕士26名。
|
|||||||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
|||||||
排序 |
主要完成人 |
技术职称 |
工作 单位 |
完成 单位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
|
1 |
梁宗锁 |
教授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理工大学 |
项目负责人,代表性成果1主编、3,5-10通讯作者。 |
2008年,“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
2 |
杨东风 |
副教授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理工大学 |
完成了丹参质量评价、藏丹参品质形成特异性机制及丹酚酸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代表性成果1、9、10作者之一。 |
|
|
3 |
董娟娥 |
教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水杨酸诱导丹酚酸生物合成机制研究,代表性成果1、3、4作者之一。 |
|
|
4 |
张辰露 |
副教授 |
陕西理工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参区域适应性研究,代表性成果1、6作者之一。 |
|
|
5 |
麻鹏达 |
副教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整了丹参转录调控研究,代表性成果 1、2作者之一。 |
|
|
6 |
梁倩 |
副教授 |
西南林业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参化学成分分析,代表性成果1、8作者之一。 |
|
|
7 |
韩蕊莲 |
教授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参生物学特性研究,代表性成果1作者之一。 |
|
|
8 |
张顺仓 |
讲师 |
扬州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参转录调控研究,代表性成果5、9、10作者之一。 |
|
|
9 |
舒志明 |
副教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参资源及不育系研究,代表性成果1作者之一。 |
|
|
10 |
夏鹏国 |
讲师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酚酸生物合成调控研究,代表性成果5作者之一。 |
|
|
11 |
刘景玲 |
讲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环境调控丹参品质研究,代表性成果1作者之一。 |
|
|
12 |
李铂 |
讲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参资源评价研究,代表性成果6作者之一。 |
|
|
13 |
王春丽 |
副研究员 |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参资源评价研究,代表性成果1作者之一。 |
|
|
14 |
彭亮 |
讲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参资源评价研究,代表性成果7作者之一。 |
|
|
15 |
阎岩 |
农艺师 |
陕西起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要完成了丹参内生菌及微生物调控丹参品质研究代表性成果9作者之一。 |
|
|
论文、论著目录
序号 |
论文、专著名称/刊名/作者 |
影响因子 |
年卷页码 年(卷):页码 |
发表年月 |
通讯作者/第一作者 (中文名) |
SCI 他引次数 |
他引 总次数 |
是否国内完成 |
1 |
丹参规范化生产/科学出版社/梁宗锁、董娟娥、蒋传中、杨东风、韩蕊莲、刘景玲、舒志明、王春丽等 |
|
科学出版社,2014. 3 |
2014-03 |
梁宗锁、董娟娥、 蒋传中 |
|
3 |
是
|
2 |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s as Regulators of Phenylpropanoid Metabolism in Plants/Molecular Plant/ Liu Jingying,Osbourn Anne,Ma Pengda |
7.142 |
2015,8(5):689-708 |
2015-05 |
麻鹏达 |
69 |
78 |
是
|
3 |
Accumulation of salicylic acid-induced phenolic compounds and raised activities of secondary metabolic and antioxidative enzyme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cell cultures/Journal of Biotechnology/Dong Juane,Wan Guowei,Liang Zongsuo |
2.97
|
2010,148(2-3):99-10
|
2010-07
|
梁宗锁/董娟娥 |
69 |
194 |
是 |
4 |
Investigation on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salvianolic acid B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root/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Dong Juane,Liu Yuanbai,Liang Zongsuo,Wang Weiling |
3.203
|
2010,17(1),61-65 |
2010-06 |
董娟娥
|
73 |
102
|
是 |
5 |
Enhanced production of phenolic acid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cultures by combing the RNAi-mediated silencing of chalcone synthase gene with salicylic acid treatment/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Zhang Shuncang,Li Hongyan,Liang Xiao, Yan Yan,Xia Pengguo,Jia Yanyan,Liang Zongsuo |
2.463 |
2015,103:185-192 |
2015-11 |
梁宗锁/张顺仓 |
3 |
4 |
是 |
6 |
Comparison of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and phenolic acid content of selected Salvia species measured by GC-MS and HPLC methods/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Li Bo,Zhang Chenlu,Peng Liang,Liang Zongsuo,Yan Xijun,Zhu Yonghong,Liu Yan |
3.449
|
2015,69:329-334 |
2015-07 |
梁宗锁/李铂 |
7 |
15 |
是 |
7 |
Spaceflight Environment-Induced Variation in Root Yield and Active Constitu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Planta Medica/Peng Liang,Ru Mei,Wang Kunru,Li Bo,Wang Yancui,Xia Pengguo,Liang Zongsuo |
2.152
|
2014,80(12),1029-1 035
|
2014-08
|
梁宗锁/彭亮 |
3 |
9 |
是 |
8 |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flower/Food Chemistry/Liang Qian,Liang Zongsuo,Wang Junru,Xu Wenhui
|
3.146
|
2009,113(2):592-59 4
|
2009-03
|
王俊儒/梁倩
|
21 |
36 |
是 |
9 |
Effects of Streptomyces pactum Act12 o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Growth and Tanshinone Synthesis and Its Mechanisms/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Yan Yan,Zhang Shuncang,Yang Dongfeng,Zhang Jiayi,Liang Zongsuo |
1.735
|
2014,173(4),883-89 3
|
2014-06
|
梁宗锁/阎岩 |
3 |
19 |
是 |
10 |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utative R2R3 MYB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of the Rosmarinic Acid Biosynthetic Pathway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PLoS One/Zhang Shuncang,Ma Pengda,Yang Dongfeng,Li Wenjing,Liang Zongsuo,Liu Yan,Liu Fenghua |
3.534 |
2013,8(9):e73259
|
2013-09 |
梁宗锁/张顺仓 |
11 |
28 |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