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本科生暑期全英课程顺利结课

作者:陈悦 林雁冰/文 蒋甜甜 周葛威 吕学晖/图 来源:伟德BETVLCTOR1946 发布日期:2016-07-31 浏览次数:

  为了开拓学生科研视野,学习与掌握环境微生物专业知识,促进英语听说能力,学院经过精心筹备与组织,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合作,特邀请Christopher Rensing教授讲授的2016年暑期课《Environmental Microbe Engineering》于7月29日圆满结束。课程共32学时,为全英文授课,学生主要是学院三生专业大二的本科生,共计60余人。

课堂三部曲

  Rensing教授满腹热情的向同学们讲述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降解机理、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分子遗传学以及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宿主互作机理等课程内容,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有趣的例子,结合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知识

  Rensing教授擅长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每天下课前都会给学生列出第二天要讲的内容提纲,让大家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先做了解。在课堂上若是遇到研究热点及较难理解的地方或是在查阅过程中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Rensing教授便会组织小组讨论,鼓励每一位同学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与问题,讨论过后他会耐心细致的做小结,将知识点与学生的观点整理归纳,便于学生牢记知识

  Rensing教授在课堂上还常常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就微生物与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铜、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讲解,阐述铜、离子在细菌体内的转运与代谢的机制,介绍自己在铜运输系统——CusCFBA系统相关蛋白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将自己采用的科研方法与系统实验技术融入理论,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这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能够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良好。生物科学141班的王勇感慨道:“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我对于知识的领会更加深刻,同时还增加了上课的趣味性。在讨论的时候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在思维碰撞中使得我的逻辑更清晰!”

课外零距离

  下课之后,Rensing教授常常邀请同学们一起吃饭聊天,小到微生物与高等生物之间的基因水平转移,大到人类的微生物组学,Rensing教授会挑选目前十分前沿并和人类生活及地球、未来息息相关的科研资讯与同学们分享。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Rensing教授还会就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与同学们展开深入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鼓励大家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敢于思考与实践,在科学研究中不惧失败、努力尝试!生物技术141班的周葛威与Rensing教授私下交流最多,他说:“在私下交流的时候,Rensing教授会告诉我很多科研的基本方法与思路,这让我十分兴奋!比如,研究微生物群体结构组成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就是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刚出生的小鼠置于无菌环境下培养,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然后接种不同的菌种观察小鼠生长变化。Rensing教授说很多科学研究都是通过不同类型的小实验排列组合来实现的,有的时候需要我们大胆假设和类比推测,通过研究机理与实验结果来判断微生物群体结构组成对人类疾病发病率的影响,这样就可以运用某些抗生素或者拮抗菌种来减少与预防疾病的发生。这对我来说,激发了我的思维,给我提供了思考方向!”

  生物科学141班蒋甜甜也很喜欢课下的交流,“Rensing教授将课程设置灵活化,把交流延伸到了课外。跟我们一起讨论聊天、一起吃饭,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使得原本害羞的同学们也能够在课堂放开自己,无所顾虑,使得我们能够在科研创新中更自信!”

  同学们普遍对Rensing教授的授课反映良好,表示虽然是纯英语讲授课程,有些专业词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老师的解释通俗易懂,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生物技术144班凌浩说道:“在环境微生物这门课上,不仅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更有和兴趣相近的小伙伴们共同学习进步、与Rensing教授线上线下交流互动的机会,是暑期不可多得的收获。学院努力安排、促成、接洽,给我们提供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小伙伴们孜孜不倦、求知若渴。这些日子带给了我许多感动!更激发了我对科研的热情与渴望!”

  Christopher Rensing教授研究领域为环境微生物学,长期从事微生物和金属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未来的环境中金属污染修复至关重要。他也探究了金属与细菌致病能力的关系,揭示了微生物中的金属酶类对温室气体的转化以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PNA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微生物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上。